详细分类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之科普篇(七)10月防病提示
2022年9月30日 14:23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今年秋冬季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较高,要更加重视个人防护。南通疾控提醒广大市民,10月需重点防范以下传染病:

 

新冠肺炎

关注度:★★★★★

近期全国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前正值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加大,疫情传播风险增高,我市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广大市民还要继续保持高度的防护意识,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image.png 

防病要点

 

1.减少聚集,加强防护。

做好个人健康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在人群聚集场所活动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餐、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进出公共场所等应积极配合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码)查验等。

2.呼吁就地过节,坚持非必要不出行。

倡导广大市民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通,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区和有本土疫情地区,提倡市域内乡村游、休闲游、近郊游、亲情游。所有市外来返人员应及时主动报备,做好健康监测,配合落实核酸检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3.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广大市民尤其是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构筑免疫屏障,提升群体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

关注度:★★★★★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房间内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流感流行季节,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危害更为严重。

我市近期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流行强度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流感暴发疫情显著增多,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

image.png 

防病要点

1.接种流感疫苗。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6.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应重点防范流感暴发疫情,一旦出现疫情,及时报告,规范处置。

 

猴痘

关注度:★★★★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潜伏期为5-21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猴痘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者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近期内受污染的物体可引起人际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以及高危性行为传播

猴痘目前已在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于7月23日将猴痘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庆于9月16日确诊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目前已落实管控,疫情传播风险得到控制。

image.png 

防病要点

1.建议近期避免到发生猴痘病毒感染的地区旅行。确需前往疫情国家的人员,应提高风险认识,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猴痘病毒的染疫动物和病例。

2.避免食用和无保护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勿食用未煮熟肉制品。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可同时降低新冠肺炎和猴痘感染风险。加强手卫生,外出归来或接触已感染的人或动物后,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水洗手。

4.疫区归国人员需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病毒感染性腹泻

关注度:★★★☆☆

 

秋冬季来临,因腹泻、呕吐就诊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病毒感染性腹泻尤为常见。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组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中诺如病毒是引起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首要病原。

image.png 

防病要点

1.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 

3.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如84消毒液,含氯消毒泡腾片等。 

4.轮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一般1~3天内可自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