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疾控中心开展蚊密度监测 清查蚊虫“藏身地”
2021年7月15日 09:36
进入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局部雨水较多,全市蚊虫密度逐渐升高,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的工作人员和第三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在南通市五一新村社区,开展居民区外环境布雷图指数调查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工作。
“布雷图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对于监测和防控登革热疫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布雷图指数”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蛹)孳生的容器数。指数低于5时,属于安全范围;如果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有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流行。因此消除蚊虫“藏身地”是防控蚊媒传播性疾病,特别是无有效疫苗接种情况下的核心措施。
下阶段,市疾控工作人员将继续监测全市居民区、公园、建筑工地等环境的蚊密度,评估蚊虫侵扰状况,指导群众科学开展蚊媒防制工作。
小贴士:
群众生活周围的各种积水容器一直是蚊虫繁殖生存的栖息地。积水容器天然类的有树洞、石穴、岩洞、墓地石盆;人工类的有蓄水缸或蓄水池(饮用、洗涮、浇花)、旧缸罐类积水、废旧轮胎、罐头盒、酒瓶、塑料泡沫凹陷积水;建设类的有阳台、楼层平台积水;高层建筑地下层积水如抽水泵积水池、消防蓄水池等。
环境防制是蚊虫防制的最根本的措施。市民朋友要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蚊虫“藏身地”,实行翻盆倒罐,及时清除容器类垃圾,填堵水坑洼地,封盖储水容器。室内可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阻隔蚊虫,或用拟除虫菊酯类气雾剂进行速效灭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