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是贵德县重点地方病监测内容之一,每年常规开展一次。实施改水工程前,贵德居民生活饮用水来自河水、泉水或井水,水中氟含量偏高,导致某些村民水氟中毒。实施饮用水改水降氟工程后,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氟含量降至正常。为动态掌握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情况,仍定期开展调查监测。
问路
根据监测方案和日程安排,我跟随地方病防治科同事一起去常牧镇和尕让乡采集水样,每镇10个监测村、每村采集1份水样。让我没想到的是,采集20份水样的一天总行程达200多公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常牧镇,海拔3000多米。出发前,同事贴心地嘱咐我带上厚衣服、水杯、帽子,告诉我“上去”前得做好相关保温、补水及防晒工作,因高海拔地区气温偏低,紫外线强烈,天气干燥且多变。“上去”是这边常用语,一般指由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到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由高海拔到低海拔他们称之为“下去”。
当地村民开会(图左)每村都设置的电商服务点(图右)
将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常牧镇第一个监测村,一下车便感觉到一阵凉意。当地村民很配合工作,也很热情,主动帮忙打开水管。这里的自来水管都被圈在类似我们当地的“井”里,仅带有水龙头的部分高出地面一点点,日常取水都要蹲下来,这与我们当地自来水龙头都会架高且下面会安装些水池明显不同。之所以这样“简单简陋”,是因为这里冬天气温特别低,零下十几甚至二十几度,为防止水管冻坏,他们会把大部分水管保护在“井”里并在“井口”处围上厚厚的棉织物。
采水
水样采集并不复杂,打开水龙头放掉一部分水后,用无菌采集袋在距离水龙头两三厘米处采集100毫升水样并在外包装上写上村名,同时填写监测村生活饮用水氟含量监测调查表,记录改水工程所在的经度、纬度,运行情况等信息。采集完水样我们会赠送村民一条毛巾以示感谢,这让他们有点小惊喜,连声说谢谢,有的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坐坐。
由于村与村之间相距较远,我们采集完常牧镇的10份水样已是下午两点,因还要去尕让乡继续采样,我们开车到镇上的一家小餐馆吃饭。这里的餐馆绝大部分都是面馆,菜品基本相同,凉拌面和各种口味的汤面,佐以几个小凉菜,一般都是酸辣土豆丝、凉拌黑木耳等三五个小菜,必备的调料是辣子、醋和生蒜。我要了一碗牛肉汤面,谁知端上来还有一个馍,可能是固定组合。饥肠辘辘的我竟然把不小的馍馍和一碗面全部吃完了,除了确实饿了,另一原因是面条太咸,可以说是靠着淡淡的本味馍馍才把面条给吃完了,它们两者的相互成全使我得以饱腹,想想也很有趣。
藏民家的经幡
下午将近六点我们返回,阳光依然非常明亮(这里晚上9点天才完全黑)。一天的行程,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经历了各种路况,了解到一些有趣的风土人情。这里的村民外出,院里的大门就用一根绳子简单地扎起来。藏民家院子里悬挂的五彩经幡是他们独特的祈福方式,经幡上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次,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遇到在路边要求搭顺风车的村民,因当地公交车很少,他们常常在步行去目的地的途中,看到有车辆经过就会招手询问可否搭顺风车,虽然互不相识,但都会热心地载上他们,提供方便。招手即停,能载必载,免费同行,也是这里一道别样的美丽风景。
搭我们车的当地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