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冷冷冷,寒潮来袭!做好健康防护
2024年12月17日 11:23

据气象资料显示,近期冷空气活动愈加频繁。寒潮被称作“冷空气之王”,往往会引发多种气象灾害,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了解寒潮对健康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为重要。(推出的时候重新更新最新截图)

image.png 

1、寒潮的定义

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GB/T 20484-2017标准,以日最低气温的降幅来判定是否为寒潮天气。

      

image.png

2、寒潮的健康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壁上的斑块破裂,进而引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呼吸道疾病:冷空气刺激易诱发气道痉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冻伤和失温症: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手、脚、耳朵和鼻子等肢体远端或外露部位容易出现冻伤。体温下降过快导致人体深部温度低于35℃,可出现寒战、感觉减退、呼吸心跳减缓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失去意识。

心理健康:寒冷、阴暗的天气以及因寒潮带来的生活不便,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他:气温下降可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

3、寒潮预警信号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4、健康防护

    天气预报“常关注”: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慢性疾病人群,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

保暖防寒“全方位”:做好房屋保暖检查和保暖用品储备。使用取暖设备时,避免发生烫伤和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加强头部、胸腹部、足部的保暖。

饮食营养“强后盾”:适当增加营养物质摄入,如肉类、豆类、水果等,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

环境卫生“筑堡垒”:室内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定期打扫房间,适时通风换气。

出行安全“多留意”:关注道路状况。雨雪天骑行注意防护跌倒;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参考文献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EB/OL].(2023-12-13) [2024-12-10].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08/common/content/content_173456331128588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