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藏族青年歌手安多洛桑因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情恶化不幸离世,年仅39岁。这一事件不仅让音乐界痛失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再次敲响了结核病防治的警钟。
结核病并未远离
国家卫健委2024年8月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肺结核发病例数为613091例,死亡人数为2167人。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和报告死亡数分别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第二位和第三位。
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接触结核分枝杆菌的人都会感染与发病。是否感染、发病,与所接触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数量、频度以及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有关。
哪些人群更受结核分枝杆菌的“青睐”呢?
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患者共享一个封闭空间,患者在谈话、咳嗽、打喷嚏时排在空气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很容易被密切接触者吸入。另外,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2.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遭破坏,一旦与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接触,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也易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有关资料表明,HIV感染者发生结核病的危险性是非HIV感染者的20-37倍。
3.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减弱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有效抵抗能力,同时高血糖状态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结核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群中肺结核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4.65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的各个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容易发病。有关文献报道,我国≥65岁老年人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是<65岁人群的2.4-2.9倍。
5.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应用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长期(≥1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人群,这些人群因为免疫功能下降,机体代谢紊乱,能诱发体内新近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繁殖发病或已治愈的结核病复发。
6.尘肺病患者:尘肺病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且因肺泡纤维化,肺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受到损坏,使肺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供给减少,组织缺氧,缺氧状态下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肺泡里的巨噬细胞因吞噬粉尘,而使吞噬结核分枝杆菌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不能被有效清除而并发肺结核。
如何预防肺结核?
1.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卡介苗,显著降低儿童重症结核病患病风险。
2.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做好自我症状监测,如出现咳嗽
咳痰超2周,低热、盗汗等可疑症状,请及时就医。
3.主动接受结核感染筛查,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潜伏感染者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治疗。
4.规律生活,保证睡眠,适度锻炼,合理膳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5.保持室内通风,在人多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结核病可防可治,高风险人群主动筛查,远离结核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