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我们感动于疾控人的挺身而出。他们主动请缨,冲锋在前,践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初心和使命。而他们努力的身影,正映入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敬仰的眼睛中,刻进一颗颗未来可期的心中。
4月7日,南通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正在驰援通州区流调溯源工作的韩颖颖收到了女儿画的画:穿着大白的妈妈,与病毒近距离接触的爸爸。这是孩子眼中,父母在战“疫”前线的样子。“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真的好久没有回家了。”
本轮疫情以来,韩颖颖先后辗转海门、启东、通州,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同在疾控系统的丈夫,则坚守在PCR实验室,加班加点进行核酸检测。夫妻二人各自奋战在自己岗位,都已经大半个月没有回家了。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和刚满三周岁的儿子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公公婆婆非常理解我们,孩子有时候会吵着找爸爸妈妈,尽管心里面有些愧疚,也非常想念孩子,但身为疾控人,牵挂‘小家’更要守好‘大家’。”
支援通州区流调溯源工作期间,韩颖颖被分在流调七组,11名组员中有6名来自南通市疾控中心。为了摸排出相关人员准确的行动轨迹,厘清病毒传播链条,一天上百通的电话询问和近20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疫情初期,流调任务压力格外大,一方面是因为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隐匿性强,无症状感染者多,使得更容易在短期内发生聚集性疫情、局部流行和扩散外溢,防控难度增加,溯源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流调是有时间节点的,流调队员在接到指令后的1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都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速度就像百米冲刺,而这一过程容不得半点错误和遗漏,必须准确排查出所有密接人员。”韩颖颖觉得,每一份流调报告都是团队协同作战的结果。电话流调、实地核查、采样、填写密接及次密接信息报表等,每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忙而不乱。“我们的工作强度大、节奏快,所以我们都准备了办公神器:电脑、手机、充电宝、笔记本、水杯、咖啡、润喉糖都是‘标配’。队员之间也会相互鼓励加油。”
(左二:韩颖颖)
支援工作虽然辛苦,但也让韩颖颖在实战中迅速成长。“作为一名疾控人,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疫作出应有的努力,这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就是在这本职工作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职业的使命感。这次抗疫经历将成为我此生最难忘的记忆。”让韩颖颖欣慰的是,如今通州区的疫情防控形势正逐步向好,这也意味着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每次休息的时候,韩颖颖就反复看着女儿送给自己的画并告诉自己:坚持下去,等战“疫”最终胜利,回家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南通市疾控中心全体员工忘我拼搏,一直奋战在“疫”线。其中,很多疾控系统“夫妻档”,都义无反顾投入到这场战斗中.一句简单的“照顾好自己”,成为夫妻间平淡又温暖的告白。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为我们、为这座城市保驾护航。
疾控加油!南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