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时,城市的万家灯火早已熄灭,而南通市疾控中心八楼核酸检测实验室里依旧灯火通明。两位身着“大白”的检验人员,正在实验台前一丝不苟地进行核酸样本的检测,其中,就包括90后党员季霄雷。从2020年初起,他便一直奋战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一线。
90后党员:主动作为勇担当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核酸检测看似只有两步:登记采样,等待结果。事实上,一份核酸报告的诞生要经历采样、标本转运、标本签收、核酸提取、核酸转移、核酸扩增、结果审核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操作流程。”在季霄雷看来,实验室的“大白”们是这场战疫的“幕后战士”,是细心排查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排雷兵”,更是群众安全健康的“把关人”。“这也让我们每一次检验,都带着十二分的小心,带着如履薄冰般的谨慎,做到零失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实验人员安全。”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这两天,季霄雷又化身“工程师”——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近期,南通市疾控中心想方设法紧急购进两台核酸扩增仪。不过,受疫情影响,厂家的工程师无法来通安装调试。“很着急,但是没办法,要服从疫情防控大局。这时候,季霄雷就找到我,主动担当,希望在认真研究设备使用说明书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厂家工程师远程视频指导,自己动手安装调试。”南通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熊海平介绍。
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季霄雷说干就干。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在不影响实验室正常检测任务的情况下,季霄雷牺牲了本就难得的休息时间,深入研究理解厚厚的说明书,并经过多次与厂家工程师的远程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并经过实验室对设备的性能验证,最终结果显示两台设备各项指标均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可正式投入运行。“我是一名党员,我觉得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应对、破局,而不是选择‘绕着走’‘躲着走’‘低头走’。”季霄雷说。
24小时协同作战 努力而坚定
在南通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像季霄雷这样不惧困难、主动作为的人还有很多。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科室承担着全市所有新冠初筛阳性样本的复核,以及重点人群的检测工作。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厚重的隔离门、密闭的实验室、连续运行的检测仪器,实验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4小时轮班工作。“24名检验人员中党员占了2/3,大家分成4组,做到人停机器不停。多的时候一天要完成近万份样本检测。”
在熊海平看来,实验室的同事们经历着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考验。“穿上防护服6-8小时都无法喝水吃饭,肩颈酸痛、耳鸣、手指发麻伴随着全过程。而每一次病毒检测就像是一场战役,每天都和感染的风险擦肩而过。”让熊海平倍感欣慰的是,高负荷的工作,全科室成员没有一个人退后,大家拧成一股绳,尽心尽责,团结协作,没有过多的言语,却都努力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