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南通市疾控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迎难而上,第一时间进入全员“应战”状态,与病毒赛跑,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为阻断疫情传播拼尽全力。
在中心党委统一调度下,广大青年也冲锋在前、逆行而上,全力以赴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各个“战场”,深入一线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和疫点消杀等工作。
中心流调队
组织发动,一呼百应。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中心15名青年团员加入流调队,支援通州区、崇川区等地疫情防控工作。“流调工作要求我们随时待命,我们经常在晚上接到紧急流调任务,然后持续作战,通宵达旦已经是流调工作常态,围绕的就是一个‘快’字。”青年流调队员苗俊锋说。
流调队员是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通过抽丝剥茧地分析寻找病毒的传染源,与病毒赛跑。“正是有了前辈们的悉心教诲,我才能逐渐掌握流调技巧,和大家默契配合。困了累了,大家也会互相加油鼓劲。”青年流调队员张歌行说。
↑困了累了,队员们就趴在桌上小憩
微生物实验室
一张张核酸检测报告的背后,是繁复的过程。从标本交接、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审核等,无限次的循环往复,每一步都需要认真负责,不能出半点差错。为了快速准确地出具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中心微生物检验科24名检验人员分成4组,采取 24 小时轮组上岗不停机的满负荷检测办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员和设备进行核酸检测。24名成员中,35岁以下青年14人。“腰酸背痛、错过饭点、因为拧瓶盖手指皮肤破损……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很常见。但是我们想到能为抗疫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也觉得特别有动力。”微生物检验科青年团员吴亚云表示。
↑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
大数据专班
自2月15日我市在外地返通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1人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成立大数据专班,抽调市疾控中心、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共20名同志加盟,火速开展疫情防控大数据相关工作。其中,市疾控中心共14名同志,包括9名团员。“我们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工作,每12小时一班,确保24小时更新相关数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大数据专班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宗平介绍。据了解,大数据专班主要对全市密接、次密接人数,中高风险地区来通返通人员信息、重点场所风险管理等所有应急数据进行核查分析、动态更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支撑。
成立的60多天来,大数据专班的成员们每天与海量的数据打交道,时时与省、市保持数据畅通,上下联动,及时接收各类线索信息,数据量大,准确性、及时性要求十分严格,大家一刻不敢松懈。
↑大数据专班实行24小时轮班制
基地采样队
南通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几名90后青年主动提出入住中心流调基地,肩负起重点人群现场采样工作,成为中心最早一批“有家不回”的人。连日来,他们陆续奔赴机场、监管支队、高校等场所进行核酸采样,扎实做好应检尽检中高风险岗位人群的日常保障工作。同时,他们克服工作量大及人手紧缺的困难,加班加点开展采样保障工作,为我市重大活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他们身裹防护服,戴着口罩,配上面屏、手套、鞋套,这样的“全副武装”每天要坚持数小时。核对、采样、消毒……遵循核酸采样的标准化流程,他们几百上千次地重复。为了减少采样对象的等候时间,他们采样前就尽量少喝水,采样期间尽量不上厕所,分组轮流吃饭。
↑流调基地日常培训
“虽然辛苦,但是大家从无怨言。”黄爱龙说,“做检测时,听到他们说‘谢谢’‘辛苦了’,我感觉付出很值得。作为疾控人,应该在这个时期尽一点力。”
↑流调基地采样
作为中心团总支书记和负责中心流调基地日常运行保障的茅丽婷,也已先后辗转启东、海门、崇川等地参加流调工作。对于基地的事宜和这帮坚守基地的小伙伴,她只能“远程协调、统筹和安排”。
↑茅丽婷在崇川支援流调溯源工作
“我曾问起中心的团员青年们‘刚加入疾控大家庭就那么辛苦,你们觉得后悔吗?’他们的回答是‘这是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是的,初入职场略显稚嫩的他们,也曾都是父母的宝贝,却在关键时期不怕苦、不畏难,用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充分展现出疾控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与力量。”茅丽婷说。